2009年5月2日星期六

标签模式

目前的标签有以下几种模式(形式):

1. 手动外联标签模式。
这种模式将标签和内容分离,用户需要为指定文档/内容贴上不同的标签。例如Gmail和新版Wordpress的标签。
优点:简单易用,可控性强。
缺点:需要为每个内容设置标签。


2. 手动内联标签模式。
这种模式将标签和内容融合,用户同样需要为文档/内容贴上不同的标签,并且这种模式因为没有明确的标签输入区(标签输入区和内容输入区在一起),容易导致忘记贴标签,对于及时性和不可修改性的应用不太理想。如Twitter就有这方面的第三方应用,参考hashtags
优点:内容被语义化;标签本身简单易用,可控性也很强。
缺点:需要辅助标记,内容被干扰;容易忘记使用标签。

3. 自动内联标签模式。
这种模式需要用户手动设置标签集合,系统根据内容自动匹配标签。目前还没有发现这种模式的实际应用,比较接近的有关键字替换对局部文本进行评论(忘记怎么称呼了,也没找到相关网址,请大家给提个醒)。关键字替换只是展示层的,用户可以根据内容发现(暂且称之为)标签,但无法通过标签找到匹配的内容(由此想到了搜索引擎)。
优点:标签自动化,用户无需操心内容和标签之间的关系。
缺点:要匹配到正确的标签并不容易,大概到真正的语义时代可以解决。

由此扩展另一种:

4. 内联标签兼容模式。
系统根据用户设置的标签集合管理标签与内容之间的关系,另外用户也可以手动管理标签。
优点:标签自动化;可控性强。
缺点:简单问题变复杂,包括系统实现复杂度和用户使用复杂度。

不过回头想想,标签本身很简单,有必要把它变复杂吗?自动化就是不想手动控制,如果需要手动控制还要自动化干嘛?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