显示标签为“Google”的博文。显示所有博文
显示标签为“Google”的博文。显示所有博文

2010年5月20日星期四

用 Google Code 管理与发布 Wiki

由于 Dropbox 的墙掉,https 协议访问 dl 或 dl-web 子域 的方法也随之失效,虽然可以通过修改 hosts 来继续同步文件,但是 Public 目录再也 不能输出文化了。

我之前 在 Dropbox Public 目录搭建的博客和 Wiki 系统 也无法在线浏览了,为了能够继续 辅助文化局输出文化,我便利用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 的 Google Code 来为我们服务了。

由于可以继续使用 Dropbox 来自动同步私有文件,所以可以保持 .wiki 文件在 Dropbox 中,其他自动同步的软件也可以用来做类似的事情。

将 Vimwiki 的 path_html 修改为 Google Code 的某个 svn 或 Hg 目录:

let g:vimwiki_list = [{...},
\ {...},
\ {...},
\ {
\ 'path' : 'D:\My Dropbox\blog',
\ 'path_html' : 'D:\hotoo\blog',
\ 'html_header' : 'D:\My Dropbox\blog\template\header.tpl',
\ 'html_footer' : 'D:\My Dropbox\blog\template\footer.tpl'
\ }
\ ]

虽然 Vimwiki 目前的 toHTML 方法还不支持重新生成仅更新过的 wiki 文件,但是 svn 可以判断文件是否有真正被修改过。

另外 http://hotoo.googlecode.com/svn/wiki 目录存放的是 Google Code 的 Wiki 文件, 这里面的 wiki 文件无需通过 Vimwiki 导出 HTML,Google Code 会自动完成这一工作, 并可以通过 http://code.google.com/p/hotoo/w/list 浏览。而 Vimwiki 是 Google Code Wiki 语法的一个子集,所以基本可以天衣无缝的配合使用。

这也是不错的一个方案,除了需要 commit 之外,Google Code 比 Dropbox 的 Public 有过之而无不足,域名也是杠杠的。

另外不小心发现还有其他的托管方案,让防火墙筑的更高些吧,当局者把自己当猪圈养起来 比较好,做个专职的脑子又笨,目光又短浅的墙脚之猪也可以提高幸福指数的。

2009年4月4日星期六

Google Page-Rank 更新了

从Twitter上看到有人推才知道Google Page Rank更新的消息。

很多人都说他们的PR值下降了,或者只是持平,但是我的每个有效域的PR值都涨了,这跟我原来的PR值本身就不高有关,下面简单描述一下最近做的“SEO”工作和各子域PR值升值的情况。

www : 只有2个页面(一张门面和一张简历),前段时间改了下,较符合web标准,PR值从0升到了1;

glog : 用的Blogger.com,之前没有对搜索引擎开放,也从0升到了1。其实我一般是先在Blogger发日志,然后粘贴到blog域的,不过我评论时都留的blog域,“人气”稍好一点;

blog : 最近升级到了wp2.7,简单做了个毛坯主题,服务器从新加坡换到了美国,PR值也从1升到了2。

因为平时访问的人也不多,我也不是特在乎,这个值也合乎情理,我满足了。

2009年1月2日星期五

开放篮球场地.地标工程

作为业余篮球爱好者,作为他乡游子,每到一个陌生的地方,都想尽快找到一个能施展球技、或者仅是活动一下筋骨的场地。就地解决当然也可以,但是如果有自由开放的美好世界,为什么不加入进去呢?

一般来说,大多数开放的篮球场地都在学校里(大学最多,中小学一般不对外开放),有一些公益场所也有简易的设施,所以希望能有一些学生朋友能给予帮助,我将尽力争取得到帮助。



基于这样的想法,我展开了一个“开放篮球场地.地标工程”的想法,为广大篮球爱好者服务。首先做好了几个我所知道的地标:http://labs.xianyun.org/OpenBasketballField/landmark/OpenBasketballField.All.in.One.kmz

将地址复制粘贴到Google Maps谷歌地图)搜索栏,回车即可;或是下载到本地,使用Google Earth打开。


全国现有完整地标(All in One):
http://labs.xianyun.org/OpenBasketballField/landmark/OpenBasketballField.All.in.One.kmz

杭州:
http://labs.xianyun.org/OpenBasketballField/landmark/HangZhou.kmz

北京:
http://labs.xianyun.org/OpenBasketballField/landmark/BeiJing.kmz


另有在线地标,直接Google Maps上编辑即可(所有登录了Google账户的网友都可以编辑)
--
主要定位开放的篮球运动场地,默认为室外,尤其是免费的场地,室内或收费场地另附说明。

标题格式:地名[.开放封闭未知][.室外室内][.免费收费]

使用默认图标(期待志同之士提供更形象的图标)
红色不带圆点:
蓝色不带圆点:
紫色不带圆点:开放程度未知
红色带圆点:开放,人气旺
蓝色带圆点:开放,人气一般
紫色带圆点:
黄色不带圆点:封闭

以卫星地图为准。所有地标和文字描述仅作参考,欢迎修正(所有登录了Google帐号的朋友都可以进行修订)。

在线地标列表:
http://maps.google.com/maps/user?uid=108314985261981078822&hl=en

北京:
http://maps.google.com/maps/ms?hl=en&ie=UTF8&lr=lang_zh-CNlang_zh-TW&oe=UTF8&msa=0&msid=108623690175354072173.00045480d1fa17e9056ac

杭州:
http://maps.google.com/maps/ms?hl=en&ie=UTF8&lr=lang_zh-CNlang_zh-TW&oe=UTF8&msa=0&msid=108623690175354072173.00045f6778d694e0d3cc3

2008年12月24日星期三

foobar2000 Ctrl+Alt+Z 之灵异

最近发现一个怪异的事情,按Ctrl+Alt+Z键,不能够调出TM(QQ)的对话框,并且,当焦点在编辑器等可输入文本的区域时,按这个组合键会粘贴出一行字符(后来确认是Foobar2000当前播放曲目信息),Google搜到唯一的一个谈论这个的帖子,结论好像是说卸载(非禁用)Foobar2000的foo_amip插件就可以了。

p.s. 这个插件挺有用,卸载了可惜,还是该TM的快捷键算了。

2008年9月5日星期五

Google之恶

1. Google中国的首页在多数浏览器(FF例外)里有一个有趣的动画(模仿自Google 韩国),但是可恶的是翻译部分的图片是使用日文,明显又是从Google日本 抄来的

2008年9月4日星期四

关于 Google Chrome

作为心得也好,作为八卦也罢,无所谓了,只是随便写写。
I. 值得称道的细节:
1. 整个页面对于Javascript第二次(及其两次以上)调用alert时,用户可以选择不弹出提示(可以避免恶作剧),但现在这个功能是停止当前页面的所有alert,用户下次操作的alert仍然不会被弹出(类似于“记住我的这个选择”或“下次不再提示”)。合理的情况应该是一次用户操作时连续的alert才被阻断(javascript引擎可以识别:一次执行javascript脚本开始,到脚本交回控制权,视为一次连续的过程),当然为了避免恶意程序,也应该提供中止整个页面alert的选项。

2.textarea会检查拼写,但是text input却不会(与同样使用Webkit核心的Safari一样,textarea可以拖放大小)。
3. 没有状态栏,只有在需要显示状态信息时,左下角才隐现出一个浮动条(这个浮动条宽度是固定的,自适应可能更好)。
4. 另外这里看到关于Chrome的中文选词,很强大。
5. 简洁,动态效果,灵活的界面。如页签和单窗口的随意切换(怯怯地:其实我很早之前也想过用Javascript开发一个类似web控件,但一直懒于动手,现在倒是桌面应用程序先实现了 -_-!)。
6. 搜索文本时自动高亮全文匹配(类似于FF3的“全部高亮显示”选项),不过Safari似乎做得更漂亮(文档本身变暗,高亮全部,并且第一个匹配项会有一个警戒色的泡泡提示,感觉这个泡泡影响速度,所以未必需要这样的美丽)。

II. 不足之处:

1. 功能不够完善,比如没有编码选择,导致Google Picasa Web在nametags功能里出现乱码(添加名字标签(Add name tags)操作的页面)时无法手动调整(后来发现都有这些功能)
2. 一开始就没有做成支持插件的框架,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改变,现在这样是很简洁,但是在需要定制时,就显得很无助。

3. 下载的视觉效果相当好,但是安全控制似乎不够,尝试用Chrome打开这个页面,浏览器会自动启动下载,并将文件自动保存在默认目录下(一般是系统盘当前用户的Download目录),而其他浏览器至少还有一个保存提示框让用户选择确认。另外已经下载过的文件,仍然会不动声色的再次下载。
4. 不支持全屏(Safari3也不支持),而这一点FF3和IE7做得比较好,Opera9反应最快,只是鼠标移到显示器顶部附近时,地址栏和页签都不会显示出来(Ctrl + T 创建新页签时出现地址栏,并且地址栏不再消失,除非再次全屏)。

III. 技巧:
Ctrl + B : 调出(默认在地址栏下的)书签栏。
Ctrl + F : 调出搜索框(所有浏览器通用)。
Ctrl + T : 创建新页签(所有浏览器通用)。

2008年9月3日星期三

Google 的更新

Google基本上每天都有更新(包括创新和失误),然而这次的更新非同一般。

I. Google Chrome
经过两天各大新闻媒体和个人博客的大量相关报道的洗礼,使用Webkit内核(同Safari)的Google浏览器Google Chrome于昨晚(美国时间周二)发布诞生了,Google作为一家以网络为主的公司,Web浏览器对他的影响可想而知,这里是相关链接:谷歌浏览器(中国),Google Chrome漫画书Google Books中文版),更多内容可以搜索Google Chrome。


II. Google Picasa Web
很早就知道Google有图片的人脸(包括动物脸)识别技术,主要用于Google街道的隐私方面,但是最近Picasa Web提供了一项新特性:nametags(名字标签),Google将你的相册中所有人脸识别出来,并进行归类,把相同的同一个人的脸(或相同脸型)的“ 1寸免冠照片”放在一起,你可以给它们加上名字,以后就可以点击这个人的照片找到所有有他在的照片,Picasa Web本身还有其他一些更新,包括界面改版,另外Picase这个客户端图片管理软件也升级到了3(beta)(晚上补充:早上尝试下载3.0,发现链接404错误,晚上可以下了,但是已经退回到了2.7)。


III. RSS AD (is not update)
今天在Google Reader里看订阅的文章,有一篇是GSeeker关于Google Chrome下载的快讯,在Google Reader里出现了一个图片连接广告(甚至在同一窗口中打开),上面的标志是“Ads by Pheedo”(有时是Google的广告)。
我看了一下,是GSeeker做的恶,之前只是类似于“相关文章”或者“看了这个的人也喜欢那个”之类的文本链接(其实内容本身也是外部广告链接),但是这个更招摇而令人厌恶而已。

2008年8月16日星期六

Google Blogger 更新(Updated)

难道昨天是Google更新日,发现好多服务都有局部的更新,一般来说不怎么更新的Blogger也有动静了。

这是控制台首页最新的布局:


全部按钮都换了,重要/优先级较高的按钮使用警戒(橘红)色,其他的使用Google经典蓝色:


其他大的改变没有发现,不过留下一个不合理/不爽的东西,上面的按钮是写新文章时的按钮,之前保存(包括自动和手动保存)后会变成灰色(并不可用),直到内容被改变(类似下图,不过不仅仅是保存过程中)。

Google Reader 的红线

Google Reader昨天晚上(或者是今天凌晨)出现了一条(大概是用来调试的)红线(on FF3,调试发现是样式表里背景图片上带的红线,可能是美工的失误)。刚刚看了一下,直到今天下午1点还在。


之前Gmail左上角也出现了一个很小(未被隐藏掉)的iframe,大家纷纷猜测他是干什么用的。

2008年8月15日星期五

Google Docs updated

Google Docs支持PDF格式文件,目前支持上传、浏览、共享、打印、下载pdf文件,用Google docs打开pdf文件时,右侧有预览图,可以选择和复制(如果是)文本,不支持拖放上下/左右移动文档。看起来像是用了Google 图书搜索中的部分技术。


另外还有新的“表单(Form)”文件,不知道干什么用的。


发现一个问题:选择使用英文语言,中国北京时间,但是文件的时间好像有问题,明明昨天最后编辑的,显示为今天,似乎有几个时差。把语言改为中文就正常了。

-- 2008/8/15

p.s. 昨天来回设置,今天发现又正常了(2008/8/16)

(浏览器被拉小以便节省截图)
注意TODAY里的Aug 16和YESTERDAY里的Aug 16(第1个的Google Logos...的时间也是不正确的,你见过12:47 pm的吗?应该是凌晨0:47 am才对的)。我看过Revisions,这两个都是在24小时之内最后编辑过(大约都在20小时之前),所以排除按小时差值计算相对时间的误差问题(将来发布详细介绍文档和源码)。
诡异,这是13:53分的截图(可能有异步刷新,上次也发现类似的情况),这是正确的,但是刷新或重新打开又会回到原来的错误状态。

不知道这是Google Docs的什么毛病。
-- 2008/8/17

2008年8月13日星期三

gnotify可以连上Gmail了

四处散布谣言(歌谣的谣,言语的言),广结友朋的好处终于体现出来了,这位朋友在看了我的评论后回顾了我给出的“广告”链接(2),不仅告诉我gnotify补丁已经出来了,而且还提醒说我的博客(我有两个博客这是另一个)评论系统出问题了。

之前说gnotify连不上服务器(2)是因为在Gmail设置里把Browser connection设成了Alway use https,导致使用http协议的gnotify连不上(马后炮:之前我也想过让gnotify被双击后以https协议打开Gmail邮箱,不过不知道怎么改,Gtalk默认使用https协议)。

解决方法:将注册表 HKEY_CURRENT_USER\Software\Google\Gmail\Flags 里的 url (没有的话新建一个字符串值)的值改为 https://mail.google.com/mail/ (Google官方补丁原理也是这样)。

感谢Yi Ran,参考这里这里(选择英语)。

2008年7月30日星期三

gnotify最近老连不上收件箱

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,从浏览器仍然可以打开Gmail邮箱,但是gnotify已经好几天连不上服务器了,害我总是在打开邮箱之后才发现有新邮件。可惜Firefox的better Gmail 2又只是在浏览器状态栏给个提示,并没有报警声。
An error has occurred.
Cannot connect to your mailbox.
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

2007年10月23日星期二

blogspot.com与Google DNS服务器解封了

在深圳的时候,blogspot.com大多时间被封掉,我通过Google DNS服务器将自己的blog.xianyun.org域名绑定到自己的blogger.com博客(xianyunG.blogspot.com)。一直得意于此法,心想:让你疯(封)。

后来到杭州后才发现blog.xianyun.org同样无法访问,原来是Google DNS服务器也被封了。网上问了一些朋友知道,宁波,辽宁,南昌等地方也同样无法访问。从此,博客都懒得写了。

前不几天,blogspot.com解封了;今天,又发现Google DNS服务器也可以继续在杭州访问了。很好。

问题不在于禁和封,疏导才是明智之举,谢谢。

2007年5月30日星期三

将Xianyun.org绑定托管到Blogger.com上我的博客

blogspot.com经常被封,导致国内无法访问虽然有不少方法解决,但是大都不理想,或有局限性(如改hosts文件),或麻烦并不太现实(如使用代理),有时候发现一些网站是自己的域名,但是发现连接出错时,却显示Google的Logo,不知道是怎么实现的。

今天翻阅Blogger.com的帮助文档,终于找到一篇相关的,如下:

How do I use a custom domain name on my blog?
如何在我的博客上使用定制域名。(即使用自己的域名,而不是默认的blogspot.com)。这种方法只需要拥有自己的域名即可(这个域名需要绑定到Google DNS服务器:ghs.google.com)。

另外,如果你还有自己的服务器,可以使用FTP或sFTP方法


OK,经过一番折腾,终于弄好了我的博客,现在这篇即设置生效后发布的,以资记忆。

2007年5月25日星期五

Gmail -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?

早上开机,启动gnotify后发现有新邮件,双击任务栏gnotify图标,启动浏览器进入Gmail,不一会,显示页面如下:



Gmail 什么时候把版权给了中国中央电视台了?真是牛逼,中国DNS服务商。

2007年4月5日星期四

Google的Blogger再次不能访问

Google的Blogger (blogSpot.com) 再次不能访问,但是后台(blogger.com)却没有问题,肯定不是什么海底光缆的问题。
反反复复,何时是个头?
一介布衣,我对政治不感兴趣,但是政治似乎对我们老百姓很关心,相当关心!
所谓此地无银三百两,不让看的肯定是见不得人的。
黄色有什么好禁止的,人人都需要性爱。如果自己管不住自己,政府能管个屁。(有点过火)
反动言语有什么好禁止的,如果政府管不住自己,凭什么管百姓?百姓心底有杆秤。

另外,发现政府也变得特八卦:
重庆的钉子户事件,说成是政府的进步,确实是进步;
开封为了"振兴"旅游的模仿西游记女儿国的女子街;
陕西清明节大型祭祖活动的古衣古风....
似乎一中国特色就是各种唐宋文化。
整个国内也是,超八卦,越来越没有深度,很悲哀。


不管怎样,解决问题先:
方法1:编辑WINDOWS\system32\drivers\etc\hosts 文件,然后加入72.14.219.190 xxx.blogspot.com ,其中xxx是你的用户名。
方法2:http://www.inblogs.net/,输入你自己的blog域名就可以了。

2007年1月20日星期六

Workspaces, Google Desktop plugin.


发现一个不错的Google Desktop plugin,Workspaces
这是一个仿照Linux系统工作台思想的小工具,很棒,推荐使用。